各系:
根据院政学字[2006]5号文件精神,决定进行我院2005-2006学年“优良学风班集体” 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班级。
二、评选比例及名额
评选比例为全院班级总数的15%,各系按照评选标准等额推选,具体比例附后。
三、评选标准
参考院政学字[2006]5号文件的有关内容及各系根据专业特色的补充内容进行评选。
四、申报及评选办法
1、评选。评选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各系学工组组织各班级对本班学风建设情况进行自评,认为符合条件的向系提出申请。各申报班级对本班学风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提交书面总结及申报材料。
(2)各系组织评选。在充分调查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评选条件确定推荐班级,各系推荐申报优良学风班集体的班级数按比例等额上报。
2、被推荐班级填写《唐山师范学院优良学风班集体评审表》,并提交总结材料。
五、奖励办法
1、被评为院优良学风班集体的班级,学院授予“优良学风班集体”称号。
2、被评为院优良学风班集体的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毕业生”各增加1人。
六、具体要求
1、各系要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推荐工作,将其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相关制度,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切实开展优良学风建设。
2、各系要以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为契机,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真正使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3、各系要进一步加强对班级建设的管理,严明学习纪律,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各系在评选推荐过程中必须认真对照评比条件,严格把关,宁缺勿滥。同时,评比过程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
七、报批时间
2006年6月23日下午3:00前,报送人:刘梦
附件:
1、“优良学风班集体”指标
2、“优良学风班集体”评分标准
3、唐山师范学院优良学风班集体评审表
附件一:
唐山师范学院
2005—2006学年“优良学风班集体”分配指标
系 别 |
班级数 |
指标数 |
社管系 |
5 |
1 |
数学系 |
19 |
3 |
物理系 |
25 |
4 |
化学系 |
9 |
1 |
生物系 |
11 |
2 |
计算系 |
15 |
2 |
中文系 |
20 |
3 |
外语系 |
18 |
3 |
政史系 |
22 |
3 |
教育系 |
16 |
2 |
音乐系 |
8 |
1 |
体育系 |
15 |
2 |
美术系 |
20 |
3 |
晶博学院 |
18 |
3 |
合计 |
221 |
33 |
附件二:唐山师范学院优良学风班集体评分标准(参考)
系: 班级: 班主任: 总分
项目 |
内 容 |
分值 |
评 分 标 准 |
得分 |
政治思想道德建设 (满分为100分,占总分的10%) |
1、写入党申请书人数占全班学生总数的比率。 |
10分 |
10分×写入党申请书率 |
|
2、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类政治学习和活动的出勤率。 |
10分 |
10分×出勤率 |
|
3、团支部“推优”符合程序,上党课人数、重点培养对象人数比例合理。 |
10分 |
各学生党支部根据具体工作情况给予1-10分 |
|
4、坚持团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团日活动。 |
5分 |
团总支根据各班组织活动的质量给予1-5分 |
|
5、参加团支部民主生活会和团日活动的出勤率。 |
5分 |
5分×出勤率 |
|
6、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创建比例。 |
10分 |
10分×创建比例 |
|
7、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记录、有证明。 |
10分 |
系学工组根据各班组织活动情况给予1-10分 |
|
8、本班同学团结互助,有帮、带的事迹。 |
10分 |
团总支根据各班组织活动的质量给予1-10分 |
|
9、参加院、系组织的公益劳动出勤率。 |
10分 |
10分×出勤率 |
|
10、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无恶意拖欠学费行为。 |
10分 |
系学工组根据平时考核情况酌情给予1-10分 |
|
11、学生干部按时参加会议,按时完成交办的任务,按时上报相关材料,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
10分 |
系学工组根据平时考核情况酌情给予1-10分 |
|
学习目的与学习态度 (满分为100分,占总分的10%) |
1、班级整体奋斗目标与建设规划。 |
10分 |
有规划且质量较好得10分,有规划但质量一般得5分,没有不得分 |
|
2、辅修其他专业课的情况。 |
10分 |
以考试成绩证明为准,有1个得2分,以此类推 |
|
3、课堂学习情况。 |
15分 |
由任课教师给予优、良、中、差的评分(各项优、良、中、差的分值分别按15分、12分、9分、6分记) |
|
4、完成作业情况。 |
15分 |
由任课教师给予优、良、中、差的评分(各项优、良、中、差的分值分别按15分、12分、9分、6分记) |
|
5、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 |
10分 |
由任课教师给予优、良、中、差的评分(各项优、良、中、差的分值分别按10分、8分、6分、4分记) |
|
6、专业技术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 |
10分 |
以证书为准,每证得1分(最高10分) |
|
7、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 |
10分 |
10分×过级率 |
|
8、上自习情况(或自学情况)。 |
10分 |
由系充分了解情况后酌情评分 |
|
9、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情况。 |
10分 |
由系充分了解情况后酌情评分 |
|
学习纪律 (满分为100分,占总分的10%) |
1、上课出勤情况。 |
50分 |
50分×出勤率(由负责考勤的学生干部和任课教师提供考核情况) |
|
2、课堂纪律情况。 |
20分 |
由任课教师给予优、良、中、差的评分(各项优、良、中、差的分值分别按20分、16分、12分、8分记) |
|
3、遵守考场纪律情况。 |
30分 |
班内有违反考场纪律受到开除学籍、留校查看、记过、严重警告、警告、通报批评处理的学生,每人次分别给予10、8、6、4、2、1的扣分 |
|
学习成绩 (满分为100分,占总分的55%) |
1、班级一学年的平均成绩。 |
70分 |
70分×(本班平均成绩/同年级同科目最高分) |
|
2、因学习原因降级或退学的情况。 |
10分 |
有留级或退学的学生不得分 |
|
3、学生的补考情况。 |
20分 |
20分×班级补考率(补考人次与班级人数的比例) |
|
|
创新能力 (满分为100分,占总分的10% ) |
1、各类学科、科技创新能力(70分) |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科技创新方面活动 |
30分 |
30分×参加率(参加活动人次与班级人数的比例) |
|
|
参加活动获奖情况 |
40分 |
参加级
获奖等级 |
院级 |
市级 |
省级 |
国家级 |
|
一等奖 |
6 |
8 |
10 |
12 |
|
二等奖 |
4 |
6 |
8 |
10 |
|
三等奖 |
2 |
4 |
6 |
8 |
|
优秀奖 |
1 |
2 |
4 |
6 |
|
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 |
第一作者 |
8 |
|
|
第二作者 |
4 |
|
实验项目:独立完成并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 |
8 |
|
注明:重复获奖者不重复得分,以最高者计 |
|
2、工作创新
(30分) |
工作机制有创新。 |
10分 |
各系根据各班开展工作情况酌情给分 |
|
|
在创建活动中,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新突破,有特色。 |
20分 |
各系根据各班开展工作情况酌情给分 |
|
文体活动 (满分为100分,占总分的5%) |
1、组织开展班内各类文体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活动。 |
20分 |
开展活动且质量较好得20分,开展活动但质量一般得10分,不组织不得分 |
|
|
2、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种文体比赛活动。 |
50分 |
50分×参加率 |
|
|
3、参赛获奖情况。 |
30分 |
参加级
获奖等级 |
系级 |
院级 |
|
|
团体第一 |
10 |
20 |
|
团体第二 |
8 |
15 |
|
团体第三 |
5 |
10 |
|
个人第一 |
8 |
15 |
|
个人第二 |
5 |
10 |
|
个人第三 |
3 |
8 |
|
注明:重复获奖者不重复得分,以最高者计 |
|
附加分 (包括加分和减分两项,按10%权重记入总分) |
班级制度健全且实施较好得5分,不健全不得分,没有扣5分。 |
|
|
班级成员在见义勇为、敢于向不良风气作斗争或在抵制各种突发事件过程中表现突出,视具体情况给予5-10分的加分。 |
|
|
在社团工作、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受学院表彰的团体得10分,个人每人次得3分;受系级表彰的团体得8分,个人每人次得1分。 |
|
|
对于班级中有在各级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任职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为学院的整体育人工作做出贡献的,视具体情况给予l-5分的加分,工作表现极差者,视具体情况扣l-5分。 |
|
|
班级同学有违反校纪校规者按下列情况扣分: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扣10分,留校查看扣8分,记过扣5分,严重警告扣3分,警告扣2分,通报批评扣1分。(因学习原因造成留级、补考及考试舞弊受处分者不在此范围内减分。) |
|
|
班级学生中有不配合院、系做工作的现象,视具体情况扣 1-1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山师范学院优良学风班集体评审表
年 月 日
系 别 |
|
班 级 |
|
人 数 |
|
班主任 |
|
学 风 建 设 情 况 |
|
系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学校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
|
|
|
|
备注:此表一式二份填写(不得涂改),一份报学生处备案,一份留系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