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8(总第289期)
院学工委主办 2008年9月13日
践行唐山抗震精神,服务灾区奉献爱心
——我校“大学生灾区支教服务团”圆满完成赴川工作任务
2008年暑假,团中央组织部分省属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支教服务活动,河北省选拔了四所省属高校,我校位列其中。校团委在接到团河北省委的通知后,迅速组织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支教服务活动。
7月15日,服务团带着全校师生的深情厚意,由校团委张志伟副书记带队,一行八人抵达成都,在短暂的培训和出征仪式后,经过五个小时的旅途颠簸,于7月16日下午抵达四川绵阳安县永河小学。
永河镇地处安县南大门,毗邻德阳市、绵竹市三县交界,距离重灾区绵竹汉旺镇只有四十公里,离北川也只有六十多公里。据了解,受地震影响,永河小学七月初就放了暑假,虽然学校在这次地震中没有人员伤亡,但是大部分教室已不能使用,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800多名孩子的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服务团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他们把为孩子们补课、帮助他们巩固知识作为了首要的工作任务。
7月17日早晨,服务团不顾路途劳顿立即投入工作,当天下午就有家长把孩子陆续送到了学校。到7月19日,已有将近70名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报名参加了辅导。在灾区服务期间,服务团还迎来了唐山抗震32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服务团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纪念唐山抗震32周年——与四川灾区孩子共同解读抗震精神”的活动。唐山的抗震精神,是支撑唐山人民走出阴影,走向美好明天的强大力量,服务团成员以通俗易懂的话语为孩子们诠释了抗震精神的内涵,让孩子们学会勇敢而坚强地面对瞬息万变的生活,把更多的希望留给今天和明天。这次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也为他们尽早走出地震的阴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四川灾区的这二十多天里,服务团成员住在简易帐篷里,并亲历了四次震感较强的余震,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们为灾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们克服了高热潮湿、蚊虫叮咬等艰苦条件,以饱满的精神和拳拳爱心,为永河小学的孩子们进行了课业辅导及灾后心理辅导。因为服务团没有忘记校党委郑禾副书记和学生处李炳焕处长送行时的嘱托:珍惜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支教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发扬唐山抗震精神,为灾区重建贡献力量。
灾区的艰苦生活是一个无形的课堂。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为灾区带去生机与欢笑的同时, 自己也在巴蜀大地上上了成长的一课,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
8月7日,服务团成员圆满完成灾区工作任务返回学校。